打工也是死,创业也是死
- 发现
- 2022-05-07
- 137热度
- 0评论
谁能想到,上海居然已经停摆一个月了,等疫情恢复,我们几乎不可能迎来消费的报复性反弹,我就问问这个局势下,谁不恐慌,谁不怕?
继续打工吗?企业说裁就裁,手里毫无生产资料,过了30岁,简历在人才市场上可以说鬼见愁了;
想要创业么?你看看疫情之下,房租要交,工资要发,货款收不上来的小老板惨不惨,难不难?

病死的没几个,我们快被这生活难死了,左也是死,右也是死。
市场上,现在行情到底怎样?
(1)客户大多急功近利
现在的品牌客户经常是一个白牌,要啥没啥,连店铺评分都没维护好,就到处问能不能上顶流直播间,动不动就要找保ROI 1:3同时还要求筛选达人账号,不给坑位费只要纯佣也不出投流费用,
总之一百个没有,只要自己投的钱能正比赚回来。
我两手一摊表示这世上不存在这样的生意,客户两手一叉说嘿小李你没见过世面。
这一听我就不信了,四处摸排了一圈,还真找到了那种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能完成的机构,说啥都给你保,只抽佣,ROI 1:3算什么,一年内给你做到4!
我一开始很吃惊,还真能有这么逆天的供应商?走访了一大圈才搞明白,害,这路数,不就是包生儿子套路么,完不成,按比例退钱,完的成,那就是赚了比大的。
再无耻的就是赖账不退,直接把公司注销掉跑路,你打官司慢慢打去吧,谁接的烂摊子谁倒了血霉。
当一个贪心的客户遇到一个黑心的骗子,法院的KPI就在稳中向好中发展。
正常的逻辑和做事方式是什么呢?

作为品牌方,问自己:
1.有没有先把产品和冷启动花钱做好;
2.能不能先拿到顶流的代言或者上头部主播直播间砸出品牌信任度;
3.能不能把自己的引流款、利润款、口碑款做好完美的体系设计;
作为中介,问自己:
1.能不能先搞定下游供应链,确保高品质靠谱成本可控的承接;
2.能不能有基本的客情关系铺垫,而不是除了陌拜毫无拓客渠道;
3.注册资本和资质怎么解决,如何入库大品牌供应商库;
作为主播,问自己:
今晚吃点什么上镜不显脸胖?
盘算了一下,还是做网红做号,一本万利,好生意。
冲吧!

(2)我没颜没才的,拉皮条总可以了吧?
以抖音为例,我们来看看如何开一个抖音MCN公司?
1.星图机构认证需要2W保证金;认证后才有权限查询平台上达人的联系方式、报价、下任务;若退出星图,保证金可退还;
2.申请星图的公司必须成立时间超过一年以上,不足一年但达人资源丰富且内容独特可申请单独特批;
3.公司必须有合法资质,机构旗下达人不少于5人(每个人粉丝10W 以上),有一定粉丝量和服务运营能力。
4.审批+打款+认款至少需要2周的时间;
5.从星图接的订单,平台需要收取5%服务费;
6.达人与MCN的关系分为独家约与商务约。独家约的情况,MCN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去培养账号,但是相应的可以拿更高的比例抽成(有些机构可以拿90%,达人拿10%);商务约的话,MCN需要承诺给达人一年多少商务订单,同一个达人可以和多家MCN签商务约;
7.比如一个达人,星图报价10W,机构帮客户找一家MCN/供应商下单,可以收取10%服务费,如果直接找的是MCN,MCN会再返点10%,如果对自己的销售渠道有信心,一年可以固定给某家MCN带来一千万以上的订单,那么返点比例可以阶梯式上涨,至20%甚至更多;
8.为了避免星图平台收的手续费,星图报价只作为参考,不是实际报价。很多博主星图报价10W,私下需要补40W,价格分水面上和水面下;所以无法简单的查阅星图来评估供应商报价是否合理;
9.若之前没有关系积累,私下联系达人和商务是大概率不被通过的,因为找他们的人实在太多,他们不缺订单,更看关系,这也是大小MCN能赚钱的基本盘。
如果对自己的客户资源有信心,直接和MCN签年框抬高返点更可行,有年框的情况下也可以接受账期;
10.特别有钱,烧得起钱。

(3)实体店生意也很蛋疼
这几天沉迷看B站上进击的沈帅波的破产系列,我总结了一下各种开线下实体店的坑:
1.选址,对于没有品牌号召力的门店来说,在选址上便宜没好货,好货不便宜,流动人流量是生意成败的关键;
2.自己喜欢不等于能做这个生意,热爱的和能做好的是两码事;如果你发现市场上居然没有一款你喜欢的产品,千万不要激动,因为这不一定是因为别人都笨,可能是因为大家都试过了这行不通;
3.去小县城开咖啡店的奥义,往往不是装修多么有设计感有逼格,而是咖啡多放点糖;
4.人工成本会吃掉你所有的利润,能赚钱的基本都是夫妻老婆店;
5.目前中国已经不存在3-6个月就可以回本的项目了,大多都在12-16个月才能勉强回本,这还是幸运的,而往往物业合同就签约了两年,也就意味着你刚开始赚钱,合同就终止了;
6.选品是关键,翻台率和是否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,决定了你的流量到底有多贵,也就意味着你到底能赚多少钱;
7.开一个店至少要准备50W左右的成本;而美团外卖的平台抽成,竟然已经高达22%了;
……
看完我真的觉得等上海解封了我要出去多上街消费,这些开实体店的可真是在为共同富裕做慈善呐!

(4)
疫情之下,对于业务状况良好,还想开疆拓土的企业来说,招聘不是更简单了,人才不是可以捡漏了,而是更难了。
能立功勋章的人,哪个企业都是捧在手里当个宝,你让他看这外面的行情让他试错,他不敢了。
被裁员的或者根基不稳的人,你要来也没有用,没有力挽狂澜的本事,多招一个人只是多一份累赘。
疫情之下,我越来越觉得项目制的工作室运作模式,才是最好的解法。你不欠我的,我也不欠你的,聚是一团火,散是满天星。
从前,在粉丝时代,会做内容和具备专业技能可能是两个不同的人做的不同的事,会做内容的人天然垄断了话语权,挟持流量与信任,而推荐算法时代,同一个标签的内容都相互关联,形成了独有的小V上升通道。
一个做冷门行业的抖音IP的哥们,每天播放量只有几百,但是询单的有十几个,虽不耀眼,但是足以养家糊口。
之前我担心已经有那么多老师在教写作、教IP、教沟通表达、是不是这件事已经饱和了,赢家通吃了,现在我发现,就像电线杆上小广告越多的行业和生意,却越旺盛,因为有市场,养得起人,这就是已经被消费者市场验证了的需求,是人性普遍的需求,就远没有饱和。
之前我还很好奇,为什么知识付费的这些人,严格来说都是竞品,为什么却常常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他们告诉我,因为消费者买了一本书,不代表不会买另一本书,办了一张卡,不代表不会买更多的课,学了一门课,不代表不会学更多的课。
总的来说,教人做IP,做副业,打开思维,打开圈层,这生意是一门正和博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