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生活不好,只想摆烂”怎么办?


“生活不好,只想摆烂”怎么办?

闲来无事,逛豆瓣,发现一个奇特的小组,名为“我又荒废了一天”。

不是什么热门小组。

零散聚集着一堆“正在摆烂”的友人,在里面记录着各自的日常,大体分为两类,一类是工作感情都不甚顺心索性选择躺平的摆烂重症群体,另一类则是觉得活着无聊,碰瓷生活后倒地不起,还会自嘲自娱的年轻人。

前者发帖更多是发泄、吐槽,后者更像是一种脱离现实的记录者。

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姐姐讲,自己中年创业失败,经历了失业、破产、离婚、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等一系列生活窘境过后一蹶不振,责任心全无,什么都懒得做,看着余额一天天变少,有一点点焦虑,但又像温水煮青蛙,最后还是无动于衷地继续消耗时光,躺平在出租房内。

她说,“我非常厌恶这样的自己,但好像已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”,只能继续在这片泥潭里泡着。

我不想在这里大言不惭说什么“被生活打倒就要站起来”的无效安慰,在我看来,人是需要定期“摆烂的”,尤其是被生活摔了个过肩摔以后,还能指望我们活蹦乱跳立马起身拍拍土比个耶吗?这不现实。

比较好的方式,是缓一缓——利用这段“摆烂期”休养生息,彻底放空自己,清清内存,方便来日的重振旗鼓。

只是这个话题之所以能被拿出来讨论,说明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,悲伤并不被鼓励,“摆烂”似乎也不是一个成年人体面的选择。

今天来聊聊“生活不好,只想摆烂”时,我们该怎么办?

 

我现在是一名自由职业者。

经常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,“你是怎么做到自律的?”

但其实我并不自律。说出来挺不好意思的,我从小就是一个为人处世比较懒散的性格。能够支撑我一直写东西的主要原因就是喜欢,忍不住想写,写着写着就成了自己的职业。直到今天,我仍旧是一个时常厌世、什么都不想干的人。

我最大的梦想,就是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虚度光阴。

还有什么比虚度光阴更美好的事情吗。

只不过,为了完成这个终极目标,人只能不断地先达到前置条件,给自己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。

生存和生活永远是矛盾的。尤其二十多岁处在这样一个青黄不接的阶段,我们的日子就像公园里的海盗船,在两个端口之间来回徘徊,大开大合,有打鸡血振臂尖叫的高光时刻,就有荡至低谷心口的阀门被迫挤压关上,觉得世事不过尔尔,什么都没意思的时候。

那到底什么是“摆烂”呢。

糟心事就像我们含着的那口痰,如果你对待它的态度,是一直囫囵在嘴巴里原地打转,这种不主动寻求解决办法的办法,就是摆烂;相反如果你能意识到它所带来的不舒服,决心寻找一剂消炎药方,或许是在摆脱摆烂的路上。

当然啦。

归根到底“摆烂”是一种当下的私人生活态度。

一个人的幸福感才是最有说服力的。

如果摆烂能让你由衷感到舒服和放松,没有关系,知行合一,安安心心当一个阶段的废物有何不可?若你是一边焦虑一边摆烂,我就建议你直接去努力。

 

1.给“摆烂”设定一个倒计时

某种程度上来说,摆烂是年轻人的必经之路。

我自己经常在困顿时期找不到方向时选择停下。抽一两周的时间,暂时性停下手头的工作和规划,钻入情绪的黑洞,整日窝在家里看剧、点外卖、熬夜刷短视频,不化妆,不与外界任何人打交道,也不会去看什么有营养的东西。

这个时候可千万别来和我讨论什么马尔克斯、股票基金、新出的电影。

我只想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彻底放纵。

喝我的肥宅水,看我的肥皂剧,等到身体和精神彻底放松下来,打个“饱嗝”,人也一点点复苏过来,对回到正轨不那么排斥了。

每个人应对痛苦和焦虑的承受能力不同,有的人越挫越勇,有的人就得先躲起来,找个没人的角落大哭一场,这是不一样的消化方式。这种“摆烂”的方式听起来好像不是那么积极主义,但亲测有效——既然生活以痛吻我,我就先给自己打一针麻药。

学会给你的摆烂定一个倒计时闹钟。

等到麻药劲儿过去,也许还是很疼,起码脑子清醒了过来。

不怕摆烂,只要你的摆烂是有期限的。而这段摆烂的日子,可能是有一些时间被浪费了,但我相信它被浪费到了正确的地方。

 

2.告别摆烂,恰恰在于接纳“摆烂时的自己”

康德在《人类历史起源臆测》中有这么一句话:

人发现自己有一种为自己抉择生活方式的能力,而不是像别的动物那样被束缚于唯一的一种生活方式。

我想我们去探讨这个话题本身就是一种意义所在:现代人的快节奏不仅体现在快餐文化、速食爱情,更是对年轻人的自愈能力要求极为苛刻,失恋三个月还没走出来的情感投稿只会让网友吐槽“丢人”,任意一个热门话题下都充斥着扁平的价值正确,失业就去找工作啊,困难就努力克服啊,没有光,你就点亮自己呗。

道理是没错,但大家的“情绪容错率”真的越来越低了。

前几年“丧文化”比较流行的时候,还允许年轻人自嘲,现如今,一律的精致利己,无趣了许多。

我现在倒是蛮喜欢看朋友圈里一些朋友偶尔发的“摆烂日记”的,反倒给人一种活着的感觉。

现在正苦于摆烂的你也别着急。丧失掉的内在驱动力,我们可以慢慢从外界充电,一点一点地找补回来,去楼下的草坪晒晒太阳,夕阳下不妨加入跳广场舞的阿姨队伍,还能去书店和菜市场逛逛,不用考虑太多,就做一些随心所欲的小事和力所能及的小事。

最好可以记录下你摆烂的日常,这些文字或影像,都是送给未来的礼物。

也许告别摆烂,恰恰在于接纳“摆烂时的自己”。

学会去接纳一个完整的自己,才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。

 

3.稍微努力一点,就能把“摆烂”变成自在

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,每次在穿越一次“摆烂期”以后,会觉得浑身充满力量。

我一直觉得“摆烂的人”一旦努力起来,则所向披靡,因为ta具备一种弹跳力和松弛感,没有太多强目的性的时候,人的满足欲望也会相较常人低许多,我们做起事情来反而更容易出彩。

所以没关系呀。

摆烂的时候,生活的主动权已然回到了你手里。

从0到1,你已经是0了,只要往前走,都是正数。

随着阅历的增加,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。我小时候认为“摆烂”是一种很不齿的行为,现在会觉得,它是我们普通人最好的一道护身符,在漫长的岁月里,我们坚强的盔甲总会被摘掉,能保护我们的,恰恰是你赤诚的脆弱与恰如其分地按下暂停键。

大不了老子不玩儿了呗。

大不了再开一局嘛。

都没什么大不了的,这些变化并不代表着妥协,反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平衡力,在这个过程里,我们终究会学会善待自己的痛苦。

 

最后我想说,松弛一点,去过你当下认为舒服的生活。

二十不怯,三十不疑,四十还有重来的勇气,等到五十,或再远一点的花甲之年还能保有少年的热烈与松弛感,这一生随时随地敢任性、敢摆烂的人,才叫人羡慕呐。

分享到